学院要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要闻 -> 正文

建城学子在挑战杯“揭榜挂帅”擂台赛斩获六项国奖

时间:2025-10-28 作者: 王鹏伟 罗渝 雷焰钦 审核:付刚 来源: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点击:

近日,2025年“中国青年科技创新揭榜挂帅”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种业科技三大领域终审擂台赛圆满落幕。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学子在本次赛事中再创佳绩,共获得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取得历史性突破。优异成绩充分展示了我院师生卓越的创新能力与强烈的责任担当,也为学院进一步深化创新实践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青年科技创新揭榜挂帅”擂台赛一等奖、二等奖团队合照

该赛事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等共同主办,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种业科技等领域,采用“需求导向、揭榜攻关”模式,由企业、科研单位发布技术需求“榜单”,高校团队“揭榜解题”。本届比赛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种业科技领域擂台赛,吸引全国多所高校的数千余支团队报名。经资格审查、作品初审和终审擂台赛等环节,最终1058支团队入围终审决赛我院共有6支团队入围并全部获奖

六项大奖,六次跨越。这些荣誉不仅是我院科研实力精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的有力证明,更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功实践的生动体现以创新思维和扎实研究交出了一份出色的“建规方案”。

《状元墨脉·山水经纬——基于在地文化基因解码的景观业态重构》项目由黄馨桠、李俊希、陶俊冰等10名城乡规划数字传媒等专业本科生组成,在曹迎教授指导下荣获全国一等奖。项目以“一门四进士”的状元文脉为文化核心,结合阿里云AI技术进行空间规划,构建“一核一轴三片”格局,打造沉浸式文化研学地。团队创新设计“虹韵四时”农特产品体系与“虹宝”文化IP,将传统人文精神转化为现代文旅表达,实现文化价值与产业效益的共融,探索科技赋能人文、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中国青年科技创新揭榜挂帅”擂台赛上海站团队合影

由学院青年教师周颖、马双指导的《基于多模态的川西北地质灾害智能预警与防灾减损研究》项目荣获全国二等奖。该项目聚焦川西北地区滑坡灾害防控,融合多模态数据构建综合样本集,基于随机森林算法实现高精度易发性分区,研发了“地灾先知”动态可视化系统。系统集风险可视化、智能查询、防灾指导于一体,构建了从数据融合、模型预测到系统应用的完整技术闭环,为区域滑坡精准防控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理论支撑与实践范式。

“中国青年科技创新揭榜挂帅”擂台赛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站团队合影

学院共有四个项目荣获全国三等奖,充分展现了建城学子在文化创新、绿色低碳、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多元探索与实践成果。《智创遂川·赤诚绿境——1928红源生态数智赋能文创工坊》项目融合地方红色文化与生态治理理念,用数字技术为乡村文创注入活力《秸能智变——秸秆快碳化与碳中和乡村方案》项目聚焦农业废弃物利用,以智能化快碳化技术推动农村能源结构转型智感白茶——基于多模态感知与智能决策的萎凋优化系统》项目融合传感技术与AI算法,优化白茶制程,赋能传统产业升级《无人机智能巡检:建筑屋面、墙面结构外观病害的自动诊断与修复决策报告》项目拓展智能感知技术在建筑运维领域应用,实现病害识别与修复策略自动化。

 

《智感白茶——基于多模态感知与智能决策的萎凋优化系统》项目团队合影

这些获奖项目充分展示了学院在空间设计、数据分析、数字建模与人工智能应用等领域的专业优势与创新实力,也体现了学院团委长期坚持实践驱动淬炼、创新能力培育与团队精准培养的显著成效。近年来,学院团委不断完善“科研引领—竞赛驱动—实践验证—成果转化”的创新育人体系,强化科技创新指导机制,促进科研与实践的深度融合。通过持续开展学术沙龙、专题讲座、实践论坛等系列活动,学院构建了开放活跃的科研创新生态,营造了崇尚科学、勇于探索的良好氛围,激发了青年学子的科研热情与社会担当。

下一步,学院团委将继续发挥专业特色与组织优势,做好赛事的“后半篇文章”,推动优秀项目成果的深化应用与社会转化,引领建城学子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的时代浪潮中把牢方向、勇于创新、施展才华,努力成长为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才。

 

联系我们

学院地址:成都市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党委办:028-87124217    行政办:028-87124710    院长书记信箱:jcxy@sic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