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团工作

团学工作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党团工作 -> 团学工作 -> 正文

青春赋能古建守护 文脉传承薪火不息

——川农“青筑者”走进石花社区开展古建保护宣讲

时间:2025-11-11 作者: 刘雨田 祁欣蕾 审核:付刚 来源: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点击:

11月8日,四川农业大学“青筑者”团队在石花社区开展“守护古建瑰宝”宣讲,以“科技+科普”形式传递“保护古建即守护文脉”理念,让承载着民族的雕梁画栋生生不息。

活动现场的热闹藏不住,社区居民们带着满满的好奇,围坐在一起,跟着“青筑者”的脚步探寻古建筑的千年密码。宣讲开始,志愿者们便从大家再熟悉不过的故宫、长城说起,用接地气的语言,把古建筑的恢弘气势和背后的文化分量娓娓道来。从选材时对木材、石材的“吹毛求疵”,到营造中榫卯结构的“天衣无缝”,再到岁月里历经风雨的“坚守不易”,令在场众人无不沉醉其中。

聊完古建的美,志愿者们话锋一转,拿出“墙壁开裂的自然侵蚀”“人为涂鸦的无意伤害”“过度旅游开发的潜在破坏”等真实案例,一张张触目惊心的图片、一组组实打实的数据,让在场的人真切感受到古建筑正面临的多重危机,也彻底明白古建保护不是“闲事”,而是刻不容缓的责任。更难得的是,志愿者们不仅提出倡议,更致力于破解难题:“参观不触摸、拍照不用闪光灯、文明游览不涂鸦、看到不文明行为主动劝”,这些简单好记的做法,把抽象的“保护”变成了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日常,让大家从文化遗产的“旁观者”,变成了古建保护的“行动派”。

 图为志愿者宣讲

现场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志愿者们带来的三维建模技术展示。屏幕上,古建筑的立体模型清晰得能看清一砖一瓦的纹路、一梁一柱的弧度,就像把千年古建“搬”到了眼前。这种科技与古建的碰撞,不仅让大家惊叹现代技术的神奇,更实实在在感受到科技给古建传承注入的新活力。信心被点燃,热情自然藏不住——现场的青少年们纷纷举手提问,志愿者们耐心地一一解答,就在这一问一答间,传承的种子悄悄落了地、发了芽。

这场“守护古建瑰宝”的实践活动,不只是让石花社区的居民们多懂了些古建文化,更让青年力量为古建传承添了股新鲜劲儿。在这个科技与传统越走越近的新时代,“青筑者”们用行动证明:古建筑从来不是尘封在岁月里的“老物件”,而是靠着“数字+实体”的双重力量,继续焕发活力的文化瑰宝。青年一代的坚守与创新,正在让这些承载民族记忆的古建筑,在新时代里活出别样的光彩,也让更多人读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让文脉传承的火种,永远烧得旺、传得远。

图为活动合影留念

联系我们

学院地址:成都市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党委办:028-87124217    行政办:028-87124710    院长书记信箱:jcxy@sicau.edu.cn